光纜斷點是光纜線路中因外力破壞、老化或施工不當導致的光纖斷裂或信號傳輸中斷的位置。以下是關于光纜斷點的詳細解析:
機械損傷
施工不當:布放時拉力過大、彎折過度(如彎曲半徑不足)。
外力破壞:挖掘機挖斷、車輛掛斷架空光纜、動物啃咬(如鼠害)。
環境因素
自然老化:長期紫外線照射、溫差變化導致護套開裂。
極端天氣:臺風、冰雪荷載拉斷架空光纜。
產品質量問題
光纖涂層缺陷、加強件強度不足或護套材料不合格。
人為操作失誤
熔接機操作錯誤、接頭盒密封不嚴導致進水腐蝕。
原理:通過發射光脈沖并分析反射信號,測量斷點距離和損耗。
操作步驟:
連接OTDR至光纜端頭,設置參數(波長1310/1550nm、脈寬)。
分析曲線:斷點處會出現明顯的反射峰(菲涅爾反射)或衰減臺階。
計算距離:根據光速和時延確定斷點位置(精度可達±1米)。
適用場景:長距離干線光纜、隱蔽工程(如管道、直埋)。
原理:發射紅色激光,通過肉眼觀察光纖端面漏光。
適用場景:短距離(≤5km)斷點或彎曲過度位置,常用于入戶光纜。
原理:熔接機自動檢測光纖端面狀態,提示斷纖或損耗異常。
適用場景:熔接施工時的實時診斷。
步驟:
分段測試:逐段斷開光纜,用OTDR縮小范圍。
目視檢查:查找明顯損傷(如護套破裂、接頭盒進水)。
準確定位
使用OTDR確定斷點距離,結合路由圖紙找到實際位置。
現場處理
架空光纜:放下受損段,剪斷后重新熔接,預留盤留。
管道/直埋光纜:開挖至斷點,截斷后更換新纜或增加接頭盒。
光纖熔接
剝除斷點處護套,清潔光纖,用熔接機對接纖芯(損耗≤0.05dB)。
保護與測試
熱縮管保護熔接點,放入接頭盒密封。
修復后OTDR復測,確保全程損耗達標。
施工規范
控制布放拉力(≤80%抗拉強度)、保持彎曲半徑(動態≥20倍直徑)。
避免與電力線同桿架設,直埋時加裝警示標志。
定期維護
每年用OTDR檢測鏈路損耗,檢查接頭盒密封性。
架空線路巡檢電桿、掛鉤狀態。
環境防護
室外光纜選擇耐候型(如PE護套),鎧裝光纜用于鼠害高發區。
總結:光纜斷點需通過專業儀器(如OTDR)快速定位,修復時需嚴格遵循熔接工藝和防護標準。日常預防比搶修更重要,規范施工和定期維護可減少90%以上斷點故障。